Thursday, October 06, 2005

中国人的”江湖情结“与”造反精神“

中国人的”江湖情结“与”造反精神“

中国与外国的差异,最大之处在于文化的差异,表现在文学上尤其严重,《红楼梦》在中国被誉为每一奇书,甚至衍生出一门“红学”,并养活了一批闲人,在国际上却没什么大影响,至少出了华语圈就没什么影响了,这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文化上的差异,如果不是对中国文化有很深入了解的人,根本就看不懂是怎么回事,就是一个纯中国人别说全看懂,就是把其中的人物关系都理清了也很不易,真想看出点味道,对经史子集诗词歌赋没有最起码的了解几乎是不可能的,否则怎么看也就是一个大户人家里七拐八绕的爱情故事,而且无论宝玉跟谁都是一场悲剧,左右都是近亲结婚。
由于文化的巨大差异,使国际上对中国的认识很有限,中国的文化要介绍到国外去也很难,如果一首唐诗翻译成英文,再由不知情的人由英文翻译成中文,就没有一个中国人认识它是什么了,甚至很多词汇在英语或其它语言中根本找不到相对应的,江湖就是其中的一个,当然这种情况在英文翻译成中文的时候也有。
所谓江湖,按照中国人的理解,应当是一个游离于主流社会和主流意识形态之外的一个社会,按现在时兴的说法应当是边缘人的社会,在国外这种人也大量存在,但国外似乎把这两个社会分的很清,而且不仅仅是这两个社会,更有上流社会、主流社会、下层社会和边缘人的社会之分,互相之间泾渭分明,虽也有融合,却是很困难的过程,而且并不推崇边缘人的社会,唐、吉诃德就是这样一个边缘社会里的代表人物。这其中还有吉普赛人和当年无家可归的犹太人,他们中很多人按中国的说法都是“江湖中人”,但无论是电影电视还是文学作品,国外似乎从未有过“江湖”这个词。与中国不同的是,这些人要融合到主流社会甚至是进入上流社会是极其困难的,甚至是不可能的,否则就无法解释当年希特勒为什么要疯狂地屠杀犹太人,而犹太人又为什么疯狂地要建国了。
在中国江湖则无处不在,已经溶入到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,在电影《东方不败之风云在起》中,那个荷兰人拚命问顾长风什么是“江湖”,哪里是“江湖”,可怜的顾长风根本解释不清,只能说江湖无处不在,这是能找到的最好的解释,却也是令老外们永远也理解不了的解释。在中国人的印象中,江湖虽然游离于主流社会和主流意识形态之外,但并没有完全断离,甚至互相融合的很好,一个人现在可能是主流社会中的人,但一转眼可能就是江湖中人,一个江湖中人也可能转瞬间成为主流社会的主人,汉高祖和宋太祖细算起来都是江湖中人,如他们这样起身江湖草莽的江湖英雄在中国历史上不胜枚举,可能正是这几千年的江湖传统,使每一个中国人身上似乎都有双重甚至是多重性格,一方面表面上温良恭俭让,一方面是对传统的漠视,对权威的轻视,对规则的蔑视,满嘴的仁义道德,心里却总想如何能揭竿而起,人人都充满了造反精神,如此看来,“文化大革命”这样的事出现在中国一点都不奇怪,在那种全民无意识的情况下,谁也分不清什么是社会,什么又是江湖了。
网络的出现,对充满江湖情结的中国人来说,是一个最好的宣泄口,反正我们永远也搞不清自己是个怎样的人,自己要做一个怎样的人,网络这个无边的江湖提供了一个绝好的实验场,每个人都在疯狂地表现自己,实现着闯荡江湖的梦,甚至可以断言,中国人将是把网络与现实融合的最好的一群人,相信在不远的将来,甚至现在已经有很多人分不清什么是现实、什么是网络、什么是江湖,反正人在江湖身不由己,人在现实也身不由己,既然此身不由己,何不就由着他相忘于网络,相忘于江湖。
就“江湖”这一问题来说,欧美虽然号称民主,但其社会等级观念远高于中国,同时其对传统和规则的重视程度也远高于中国,美国虽然号称“熔炉”,但真要溶入到其主流社会甚至上流社会,却是非常困难的,美国只是美国人实现美国梦的地方,中国人,包括很多非白种人最多也就是一看客。而中国虽然有几千年的封建等级制度,等级观念相比欧美却很弱,其实所谓的“中华民族”和“中华文化”,从秦汉时代起就不知融合了多少民族和多少种文化,就这点而言,中国可能是世界上融合力最强的民族,但中国人对传统和规则的漠视,中国人身上严重的“江湖习气”,也严重地阻碍了中国的发展,“王候将相宁有种乎”的造反精神无论对一个人还是一个民族都是必不可少的,中国人就很具有这种精神,只是把劲多用在了破坏传统和规则上,如果都用在创新和发展上,中国的前途将不可限量。但传统与规则同创新与发展永远存在着矛盾,如何找到二者的平衡点可能是一个永远也争论不清的话题。